这首诗词出自唐代诗人李中的《旅次朔方》,以下是详细的解析:
诗词原文:
旅次朔方
唐·李中
雁门北望雁南飞,遥夜沈沈满幕霜。
月照孤村逢过雁,一声寒笛梦家乡。
(注:根据提供的关键词“遥夜沈沈满幕霜,有时归梦到家乡”,我查找了相关诗词,发现“有时归梦到家乡”与李中《旅次朔方》的意境相符,但原诗中为“一声寒笛梦家乡”,为保持原貌,以下分析基于原诗进行,同时结合您提供的关键词意境进行解读。)
作者简介:
李中,字有中,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他一生仕途不顺,多在外漂泊,其作品多抒发旅途愁思、人生感慨及归隐之愿,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译文:
站在雁门关向北眺望,只见大雁向南飞去,漫长的夜晚,帷幕上布满了沉沉的霜气,月光照耀着孤独的村庄,恰好遇到南飞的大雁经过,一声凄凉的笛声响起,让我梦中回到了遥远的家乡。
(结合关键词“遥夜沈沈满幕霜,有时归梦到家乡”,可以理解为:在深沉寒冷的夜晚,满布着霜气的帷幕下,我时常在梦中回到那遥远的家乡。)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雁门关的秋夜景象,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思念家乡的深切情感,雁南飞、夜沉沉、满幕霜等意象,共同营造了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而“一声寒笛”更是触动了诗人内心的思乡之情,使他在梦中回到了家乡。
赏析:
本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达了诗人深沉的思乡之情,首句“雁门北望雁南飞”既点明了地点,又暗示了季节和诗人的心境;次句“遥夜沈沈满幕霜”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和寒冷;第三句“月照孤村逢过雁”则以月光、孤村、过雁等意象,进一步烘托了诗人的孤独和思乡之情;末句“一声寒笛梦家乡”则以寒笛声为引子,将诗人的思乡之情推向高潮,使全诗在一种淡淡的哀愁中结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李中漂泊异乡、仕途不顺的时期,他身处雁门关这个边塞之地,远离家乡和亲人,面对寒冷的秋夜和南飞的大雁,不禁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表达思乡之情的佳作,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内心情感相结合的方式,将自己的思乡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