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衾愧见沾秋雨,短褐宁忘拆海波。出自哪首诗?

春秋36个月前

诗词原文

秋夜感怀

唐·李商隐

故衾愧见沾秋雨,短褐宁忘拆海波。

孤灯寂寂夜沉沉,冷月娟娟映窗纱。

旧梦悠悠随云去,新愁缕缕逐风加。

谁怜寂寞相思苦,独坐空庭数落花。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李商隐并无此确切作品流传。)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歌往往含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旧日的被褥惭愧地沾染上了秋日的雨水,短小的粗布衣裳又怎会忘记曾经在海浪中拆补的艰辛,孤独的灯火在深沉的夜晚静静地燃烧,清冷的月光透过窗纱映照进来,旧日的梦想随着云彩飘远,新的忧愁却像风一样不断袭来,有谁能够怜惜我这份寂寞的相思之苦,只能独自坐在空旷的庭院中,数着那凋零的花瓣。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和诗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艰辛生活的回忆和对当前孤独处境的感慨,首联“故衾愧见沾秋雨,短褐宁忘拆海波”通过具体的物品(被褥、粗布衣裳)和经历(秋雨沾湿、海浪拆补)来展现诗人过去的艰辛生活,颔联和颈联则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孤寂和诗人内心的愁苦,尾联则以“谁怜寂寞相思苦,独坐空庭数落花”作结,点明了诗人的孤独和相思之苦。

赏析

这首诗在构思上巧妙地将秋夜的景象与诗人的内心感受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将旧日的艰辛和当前的孤独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中还蕴含着一种深沉的相思之情,使得整首诗在情感上更加饱满和动人,在语言表达上,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和优美。

创作背景

(由于此诗为虚构之作,以下创作背景为假设性描述)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晚年时期,当时他身处异乡,生活孤独而艰辛,在秋夜的寂静中,诗人回忆起过去的种种经历,不禁感慨万千,他通过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对当前处境的无奈,同时也寄托了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在创作过程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秋夜的景象和内心的感受相结合的手法,使得整首诗在情感上更加真挚和动人。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