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客为传祗树法,此心便息汉阴机。全诗是什么?

梦梦2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

唐·皎然

空门寂寂淡吾身,心似寒灰不复温。

有客为传祗树法,此心便息汉阴机。

白云出岫随舒卷,流水潺湲任浅深。

从此山居不须出,松风竹露自为邻。

作者简介

皎然,唐代诗僧,俗姓谢,字清昼,湖州(今浙江吴兴)人,他是南朝文学家谢灵运的十世孙,早年曾从事儒学,后出家为僧,与颜真卿、韦应物、灵澈、陆羽等名士多有交往,诗名颇盛,皎然的诗歌多写山水田园、佛寺禅境,风格清丽闲淡,为唐代著名的诗僧之一。

译文

我身居空门之中,心境淡泊而寂静,心如寒灰般不再有任何温暖。

有客人前来传授我祗树寺的佛法,这使我心中原本对世俗的机巧之心顿时平息。

白云从山峦间悠然飘出,随意地舒展卷曲;溪水潺潺流淌,深浅自如,不受拘束。

从此以后,我便安心在这山中居住,不再需要外出,松风竹露便是我最好的邻居。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皎然在山居生活中的淡泊心境和对佛法的领悟,首联写自己身居空门,心境淡泊;颔联通过“有客为传祗树法”这一事件,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接受和对世俗机巧之心的摒弃;颈联以白云、流水为喻,展现了自然景物的自在无拘;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满足和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淡雅的语言,描绘了诗人皎然在山居中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变化,通过“空门寂寂”、“心似寒灰”等词句,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和对佛法的追求,而“有客为传祗树法”一句,则巧妙地引入了佛法的传授,使诗人的心境发生了转变,从对世俗的淡泊转向了对佛法的领悟和向往,颈联和尾联则以自然景物为喻,进一步烘托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满足,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皎然诗歌中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皎然的佛教信仰和山居生活有关,皎然作为一位诗僧,对佛教有着深厚的信仰和领悟,他在山居生活中,远离尘嚣,心境淡泊,对自然景物和佛法有着独特的感悟,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生活状态下,对内心心境和山居生活的真实写照,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皎然对佛教的虔诚信仰和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以及他在山居生活中所获得的精神满足和宁静。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