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年辱赠茅庵句,谁谓因缘昔未曾。出自哪首诗?

春秋56个月前

诗词原文

赠僧

唐·贯休

忆昨与君同坐日,曲谈经论对松风。

今来空有尚师迹,处处疏林是旧踪。

他年辱赠茅庵句,谁谓因缘昔未曾。

几度秋山空寂处,唯将心事付沙虫。

作者及朝代

作者:贯休(832年-912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贯休,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人,唐末五代著名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尊为“禅月大师”,赐号“禅月大师”,贯休能诗,诗多奇句,风格古雅,与齐己齐名,时称“齐己、贯休,僧中之龙象”,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生动,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译文

回忆起往昔与你一同静坐的日子,我们在松树的风声中深入讨论经文和佛理,如今这里只留下你的足迹,处处疏林仿佛还留有我们昔日的踪迹,那些年你赠予我关于茅庵的诗句,谁说我们之间的因缘从前未曾有过呢?多少次我独自在秋山的寂静之处,只能将心事托付给那无知的沙虫。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与友人共同修行、讨论佛法的怀念,以及对友人赠诗的珍视,诗中通过对比昔日的亲密无间与今日的物是人非,流露出淡淡的哀愁与对友人的深深思念。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回忆与现实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过往岁月的怀念,首联“忆昨与君同坐日,曲谈经论对松风”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昔日与友人共度的美好时光,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颔联“今来空有尚师迹,处处疏林是旧踪”则通过“空有”与“处处”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惋惜与对过往岁月的追忆,颈联“他年辱赠茅庵句,谁谓因缘昔未曾”直接点出友人赠诗的往事,强调了两人之间深厚的因缘,尾联“几度秋山空寂处,唯将心事付沙虫”则以秋山的空寂与沙虫的无知为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贯休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已经经历了许多人生的起伏与变迁,对友情、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也愈发强烈,在与友人分别多年后,他回忆起与友人共同修行的日子,心中充满了感慨与怀念,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首诗也反映了贯休作为一位僧侣对佛法的热爱与对友情的珍视。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