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布袋空携空满袖
唐·韦庄
前世曾为粥饭僧,此生随处且腾腾。
百年心事归平淡,双鬓秋霜只自明。
野寺闲来僧共语,禅房清夜月同行。
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出身士族大家,早年屡试不第,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王建称帝后,韦庄任宰相,主持修订《蜀梼杌》等史书,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并称“温韦”,其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传世。
译文
前世我曾是一个以粥饭为生的僧人,此生则四处漂泊,随遇而安,百年的心事都归于平淡,双鬓的白发只映照着自己的心境,在野外的寺庙里,闲暇时与僧人共话,清静的禅房里,夜晚与明月同行,何必再去追问这浮生的种种事情,这浮生本身就像一场梦啊。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前世为僧、此生漂泊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平淡、随遇而安的态度,诗人通过回忆前世与描述此生,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世事如梦的深刻认识。
赏析
这首诗以“前世曾为粥饭僧”开篇,既点明了诗人的前世身份,又暗示了诗人对佛教的深厚情感。“此生随处且腾腾”一句,展现了诗人此生的漂泊与随遇而安,诗人通过“百年心事归平淡”一句,表达了对人生平淡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透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而“双鬓秋霜只自明”一句,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清醒,后两句“野寺闲来僧共语,禅房清夜月同行”则通过描绘与僧人共话、与明月同行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一句,则是对全诗主题的升华,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如梦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韦庄的人生经历有关,韦庄早年屡试不第,仕途坎坷,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最终成为宰相,在晚唐至五代的动荡时期,韦庄经历了许多人生的起伏与变迁,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如梦的深刻认识与感慨,也反映了诗人对平淡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内心宁静与超脱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