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嚣肯要邻人卜,论友先寻上世书。的解释

风云16个月前

诗词原文

邻友

朝代:清代

作者:郑板桥

避嚣肯要邻人卜,论友先寻上世书。

竹径有时风引鹤,柴门终日水潆庐。

闲来石上观流水,兴至花间觅小诗。

莫道此中无乐事,心清自得乐有余。

作者简介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他是“扬州八怪”之一,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郑板桥的诗作清新脱俗,富有哲理,常寓含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其书法和绘画亦独具风格,尤其是他的竹石画,更是名扬四海。

译文

为了避开尘世的喧嚣,我选择邻居时十分谨慎;谈论朋友时,我总是先查看他们的家世背景,竹林小径上,有时清风会引来白鹤;柴门前,终日流水环绕着我的小屋,闲暇时,我常在石头上观赏流水;兴致来时,便在花间寻觅诗句,不要说这里没有快乐的事情,只要心境清净,自然就能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释义

首联“避嚣肯要邻人卜,论友先寻上世书”表达了诗人对选择居住环境和交友标准的重视,他追求的是远离尘嚣的宁静生活,选择邻居时非常谨慎;他重视朋友的品质,认为交友应先了解其家世背景,颔联和颈联则描绘了诗人隐居生活的美好景象,清风、白鹤、流水、小屋、石径、花间,构成了一幅幅宁静而优美的画面,尾联则点明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和享受,认为只要心境清净,就能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隐居生活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语言清新脱俗,意境深远,富有哲理,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也通过这首诗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即无论身处何种环境,只要心境清净,就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乐趣。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郑板桥在隐居期间所作,当时,他因对官场腐败和社会现实的不满而选择隐居,过上了宁静而淡泊的生活,在这段隐居生活中,他深刻体会到了生活的真谛和人生的价值,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心境和对生活的感悟,这首诗不仅反映了郑板桥个人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追求,也体现了清代文人追求精神自由和独立人格的精神风貌。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