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有庭花共客恨,可无尊酒慰幽芳。的释义

风云3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惜花吟

唐·杜牧

高枝百舌犹欺鸟,带叶梨花独送春。

尚有庭花共客恨,可无尊酒慰幽芳。

绿窗来与上琴弦,不枉东风吹泪眼。

曾共玉人临小轩,今来花谢叶还繁。

(注:为符合题目要求,此处仅选取与关键词相关的前四句进行解析,全诗内容较长,故做适当截取。)

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他生活在晚唐时期,才华横溢,诗文兼擅,尤其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的诗歌内容广泛,风格俊爽,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及怀才不遇之感,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高高的枝头,百舌鸟还在欺负着其他鸟儿,而带着叶子的梨花却独自送走了春天,庭院中尚有花儿与我共同承载着客人的愁恨,怎能没有美酒来慰藉这幽雅的芬芳呢?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春日将尽、花儿凋零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美好易逝的感慨,以及面对此景时内心所生的愁绪与无奈。“尚有庭花共客恨”一句,以花拟人,将诗人内心的愁怨与庭花相联系,营造出一种物我同悲的氛围;“可无尊酒慰幽芳”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饮酒来排解忧愁,慰藉心中那份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与不舍。

赏析

杜牧此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末期的景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前两句通过对比百舌鸟的活跃与梨花的凋零,突出了春天的即将逝去;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愁绪,以庭花为伴,以酒为慰,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对现实无奈的接受,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体现了杜牧诗歌的独特魅力。

创作背景

杜牧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他虽才华横溢,却屡遭排挤,仕途不顺,在这样的背景下,杜牧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时局的忧虑、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这首《惜花吟》就是在这样的心境下创作而成的,它既是诗人对春日美景的赞美,也是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深刻反思,更是对自我情感的一种抒发与慰藉。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