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论二万三千字,悟入从初一句中。出自哪首诗?

小星3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悟禅

宋·释宗杲

鲁论二万三千字,悟入从初一句中。

万象森罗无拘束,去来飘忽似云流。

作者简介

释宗杲(1089年-1163年),南宋临济宗高僧,字昙晦,号妙喜,俗姓奚,宣城(今安徽宣城)人,少时即颖悟过人,十三岁能背诵《论语》、《孟子》、《六经》等大部头经典,后投子山出家,遍参禅宗名宿,得大慧宗杲禅师法嗣,成为临济宗杨岐派的重要传人,释宗杲禅师不仅禅学造诣深厚,而且精通儒学、佛学,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论语》这部经典虽然有两万三千字之多,但要想真正领悟其中的精髓,其实只需要从最初的一句话开始深入,世间万物纷繁复杂,但一旦悟透了禅理,便能摆脱一切束缚,来去自如,如同流云般飘忽不定。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禅宗悟道的理解,他认为,虽然儒家经典《论语》字数众多,但悟道的真谛却蕴含在最初的一句话中,通过这句话的领悟,可以洞察世间万物的本质,从而摆脱束缚,达到心灵的自由。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禅宗悟道的深刻见解,首句“鲁论二万三千字”直接点出儒家经典《论语》的字数之多,但紧接着的“悟入从初一句中”却笔锋一转,指出悟道的真谛其实并不在于文字的堆砌,而在于对最初一句话的深入领悟,这种对比手法,使得诗歌的意蕴更加深远,后两句“万象森罗无拘束,去来飘忽似云流”则进一步描绘了悟道后的境界:心灵自由,来去自如,如同流云般无拘无束,这种境界的描绘,不仅富有诗意,而且深刻揭示了禅宗悟道的真谛。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释宗杲禅师的禅宗修行经历有关,作为一位禅宗高僧,释宗杲禅师对禅宗悟道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体验,他深知,虽然儒家经典《论语》等著作对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但要想真正达到心灵的自由和解脱,还需要通过禅宗悟道来实现,他在这首诗中借用了儒家经典《论语》的字数之多来反衬禅宗悟道的真谛所在,表达了自己对禅宗悟道的深刻见解和体验,这首诗也反映了释宗杲禅师对禅宗与儒家思想之间关系的独特理解。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