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初结两朝欢,曾见军前捧血槃。上一句是什么?

生辉36个月前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当时初结两朝欢,曾见军前捧血槃”,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韦庄的《秦妇吟》,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诗词原文

秦妇吟

唐·韦庄

中和癸卯春三月,洛阳城外花如雪。

东西南北路人绝,绿杨悄悄香尘灭。

路旁忽见如花人,独向绿杨阴里行。

胡沙漫漫风萧萧,黄云蔽日千里遥。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犹残数骑吹羌笛,日向南山白草堆。

城中妖气连霄汉,天子正无愁乐中。

云鬟半敛梳头懒,月脸微羞步袅娜。

笙歌鼎沸南湖荡,今夜且休回画舫。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颜憔悴花含愁,泪滴罗衣春水流。

当时初结两朝欢,曾见军前捧血槃。

只今憔悴蓬窗底,冷月空余泪满衫。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出身士族大家,早年屡试不第,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官至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韦庄的诗风清新秀丽,词则婉约含蓄,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

译文

(此处仅翻译包含关键词的两句及其前后相关部分,以保持简洁)

中和癸卯年的春天三月,洛阳城外花儿如雪般盛开,但此时四方道路上行人稀少,绿杨树下香尘已灭,路旁忽然见到一位如花似玉的女子,独自向绿杨树的阴影里走去,她曾见证过胡沙漫漫、风声萧萧的战场,黄云遮蔽了日光,千里之遥都是战场,那时两国刚刚结下和平的欢愉,她也曾在军前捧着血槃(象征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代价),但如今她却憔悴地坐在蓬窗底下,只有冷月和满衫的泪水陪伴着她。

释义

这两句诗描绘了秦妇(即那位如花人)对过去和平时期两国交好的回忆,以及她亲身经历的战争残酷场景,通过“捧血槃”这一细节,展现了战争的血腥与和平的珍贵,也反映了秦妇如今憔悴孤独的生活状态,与过去的繁华形成鲜明对比。

赏析

《秦妇吟》是韦庄的代表作之一,全诗以秦妇的口吻叙述了唐末黄巢起义期间的社会动荡和人民苦难,诗中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笔触,刻画了秦妇这一形象,既展现了她的美丽与哀愁,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不安,特别是“当时初结两朝欢,曾见军前捧血槃”这两句,既是对过去和平岁月的怀念,也是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揭露。

创作背景

《秦妇吟》创作于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即黄巢起义被平定后不久,韦庄亲身经历了这场战乱,对人民的苦难有着深刻的体会,他通过这首诗,既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谴责,也寄托了对国家安定和人民幸福的期望,这首诗也反映了韦庄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文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和批判。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