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天游
朝代:清代
作者:龚自珍
老夫亦涉天游趣,三复南华第四篇。
万象皆从心起灭,百缘不信佛空言。
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年-1841年),字璱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诗人,是近代思想启蒙的先驱者之一,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
译文
我这老夫也体验到了遨游天地的乐趣,再三诵读《南华经》(即《庄子》)中的第四篇(通常指《大宗师》),世间万物都随着心境的起灭而变化,对于种种因缘际会,我不再轻信佛教中那些空洞无物的言辞。
释义
老夫亦涉天游趣:作者自称为“老夫”,表示自己也体验到了超脱尘世、遨游天地的乐趣。
三复南华第四篇:“三复”即多次诵读,“南华”指《南华经》,即《庄子》,“第四篇”通常指的是《大宗师》,这里借指庄子的哲学思想。
万象皆从心起灭:世间万物(万象)的显现与消失,都是由人的心境所决定的。
百缘不信佛空言:对于种种因缘际会(百缘),作者不再轻信佛教中那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言辞。
赏析
这首诗体现了龚自珍对庄子哲学思想的深刻理解和个人心境的抒发,首句“老夫亦涉天游趣”直接点题,表达了作者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愿望,次句“三复南华第四篇”则借庄子的哲学思想来深化这一主题,表明作者通过研读庄子,获得了对人生和宇宙的深刻认识,后两句“万象皆从心起灭,百缘不信佛空言”则进一步阐发了作者的主观唯心主义思想,认为世间万物都随心境而变化,对于佛教的某些教义表示了怀疑和否定。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既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又展示了其独特的哲学思考。
创作背景
龚自珍生活在清朝晚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他深感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疾苦,但又无力改变现状,因此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和追求,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反映了作者对于人生、宇宙和宗教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于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这首诗也体现了龚自珍作为近代思想启蒙先驱者的独特思想和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