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闲居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门巷萧条长绿苔,故人容鬓各相衰。
欲知身老病相侵,试听年光滴似水。
酒瓮夜开风送暖,花房晓起露沾衣。
意识已随言语断,生涯聊任岁时迁。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作在唐代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诗歌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
译文
门前的小巷寂静萧条,长满了绿色的苔藓,老朋友们的容颜和鬓发都已衰老,想要知道身体被疾病侵蚀的程度,只需听听那如流水般消逝的时光,夜晚打开酒瓮,微风吹送暖意,清晨走进花房,露水沾湿了衣裳,思绪和意识已经随着言语的停止而中断,生活也就任凭岁月的流逝而变迁。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闲居时的生活状态和心境,首联写门巷萧条,故人衰老,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颔联通过比喻,将时间的流逝比作滴水,形象地表达了岁月无情、身体渐衰的感慨,颈联则描写了诗人夜晚饮酒、清晨赏花的闲适生活,尾联“意识已随言语断,生涯聊任岁时迁”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淡然态度,认为思绪和意识已经随着言语的停止而中断,生活也就任凭岁月的流逝而变迁,流露出一种随遇而安、超然物外的心境。
赏析
这首诗以闲居为主题,通过描绘诗人日常生活的细节,展现了其淡泊名利、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诗中“意识已随言语断,生涯聊任岁时迁”一句,尤为深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和超脱态度,诗人认为,言语和思绪都是短暂的,而生活却是永恒的,因此不必过于纠结于一时的得失和言语的纷争,而应该顺应自然,随遇而安,这种态度既体现了诗人的豁达和超脱,也反映了唐代士人追求精神自由和心灵宁静的普遍心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当时他因政治上的失意而闲居在家,在闲居期间,白居易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感悟,他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和看法,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它反映了诗人晚年时期的心境和生活状态,也体现了唐代士人追求精神自由和心灵宁静的普遍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