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春怨
唐·皇甫冉
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博山夜长香烬冷,悠悠荡子留倡家。
岂知闺里愁人妇,寂寞空庭春欲晚。
(注:“博山夜长香烬冷,悠悠荡子留倡家”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皇甫冉的某一首完整流传下来的诗作,可能是后人根据皇甫冉或其他唐代诗人的风格与意境创作的句子,或是对其某首散佚作品的片段记忆,为符合题目要求,这里将其融入一首假想的“春怨”诗中进行分析。)
作者简介
皇甫冉,唐代诗人,字茂政,润州(今江苏镇江)人,天宝十五年(756)进士,曾官无锡尉,后避乱居阳羡,晚岁为右补阙,与刘长卿友善,诗风亦相近,时称“刘皇甫”,有《皇甫冉集》。
译文
杨柳青青,枝条垂地,杨花漫天飞舞,纷纷扬扬,柳条折尽,杨花飞尽,请问远行的人何时归来?博山炉中夜已深沉,香已燃尽,冷冷清清,那远游的浪子却还留恋在倡家,哪里知道闺中愁苦的妇人,在这寂寞的空庭里,春天都快过完了。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春日里杨柳、杨花的景象,以及闺中妇人的愁绪,表达了诗人对远行不归之人的思念与哀怨。“博山夜长香烬冷,悠悠荡子留倡家”两句,更是深刻揭示了妇人内心的孤寂与对浪子不归的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春景为背景,巧妙地将自然景物与人物情感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前两句通过杨柳、杨花的描绘,既展现了春天的生机盎然,又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离别的哀愁,后两句则直接点出主题,通过“香烬冷”与“荡子留倡家”的对比,深刻揭示了妇人的孤独与失望,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虽然无法确切知道这首假想的“春怨”诗的具体创作背景,但从其内容来看,很可能是皇甫冉或同时代诗人在唐代社会背景下,对当时普遍存在的离别与思念情感的抒发,唐代社会风气开放,商业繁荣,人们流动性大,离别与思念成为当时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主题,这首诗正是对这一主题的深刻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