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听松
唐·皎然
峄阳惯听凤雏鸣,泻出泠然万籁声。
从此静听风过耳,无求自得养闲情。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历史上皎然和尚虽为唐代著名诗僧,但并无直接证据表明他写过这首名为《听松》的诗,以下解析基于虚构情境进行。)
作者简介
皎然,唐代著名诗僧,俗姓谢,字清昼,吴兴(今浙江湖州)人,皎然在文学、佛学方面均有深厚造诣,与颜真卿、韦应物、灵澈等名士交往密切,其诗作清新自然,多抒发禅意与闲适之情,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在峄阳山,我常常习惯于聆听那幼凤清脆的鸣叫,它们的声音如同清泉般泠然流淌,汇聚成万籁齐鸣的乐章,从此以后,我只需静静地聆听风吹过耳畔的声音,便能在无欲无求中自得其乐,修养我的闲适之情。
释义
“峄阳惯听凤雏鸣”描绘了诗人在峄阳山经常聆听幼凤鸣叫的情景,象征着高洁与超凡脱俗;“泻出泠然万籁声”则形容这些声音如同清泉般清澈、自然,汇聚成自然界的美妙乐章;“从此静听风过耳”表达了诗人追求内心平静,不再为外物所扰的心境;“无求自得养闲情”则强调了无欲无求、自在闲适的生活态度。
赏析
这首诗以听松为题,实则借松声抒发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诗人通过描绘峄阳山的幼凤鸣叫和万籁之声,营造了一种清新脱俗、宁静致远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诗人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自由,表达了对无欲无求、自在闲适生活的追求,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富有禅意,体现了皎然诗歌的鲜明特色。
创作背景
(虚构)据传,皎然在一次游历峄阳山时,被山中幼凤的清脆鸣叫和松涛的泠然之声所吸引,深感自然之美与内心平静之间的和谐统一,他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听松》诗,以表达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不仅反映了皎然个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也体现了唐代文人士大夫追求内心平静、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