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湘南逢雁
唐·韦应物
江南塞北隔千里,音信不通非所拟。
鸿雁自南飞向北,我因渡陇愁思积。
寒日明蒙霜气重,征蓬无依随风动。
不是故人高议切,肯来军府问钟仪。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的诗作以描写山水田园生活著称,风格清新淡雅,情感深沉含蓄,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韦应物晚年仕途不顺,常借诗抒发内心的苦闷与对自然的向往。
译文
江南与塞北相隔千里之遥,书信不通早已不是意料之外的事,大雁从南方飞向北方,我因渡过陇山而愁绪满怀,寒冷的日光下霜气凝重,征途中的我如同无根的蓬草随风飘荡,若不是老朋友深情厚谊,言辞恳切,怎会肯来到这军府之中探望我这如囚徒般的钟仪呢?
释义
此诗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远离亲友的孤独与愁苦,首联写江南与塞北的遥远距离,以及音信难通的现实;颔联借鸿雁南飞反衬自己的北行愁思;颈联描绘了一幅寒冷、孤寂的旅途景象;尾联则通过“故人”的探访,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感激。
赏析
本诗以“湘南逢雁”为题,实则借雁抒怀,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深切思念和身处异乡的孤独感,诗中“鸿雁自南飞向北”一句,既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大雁的南飞北往与诗人的漂泊无依形成鲜明对比,尾联“不是故人高议切,肯来军府问钟仪”更是将诗人的感激之情推向高潮,通过“故人”的探访,展现了友情的温暖与珍贵。
创作背景
韦应物在仕途上曾几经沉浮,晚年更是仕途不顺,常被贬谪至偏远之地,这首诗可能就是在他被贬至某地任职时所作,诗人身处异乡,远离亲友,内心充满了孤独与愁苦,一位老朋友不远千里前来探望,让诗人倍感温暖,于是写下了这首表达感激与思念之情的诗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韦应物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