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观田家
宋·杨万里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平生随牒浪推移,只为生民不为私。
(注:“平生随牒浪推移,只为生民不为私”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杨万里的某一首广为人知的完整诗作,可能是后人从杨万里的诗作或文集中提炼或组合而成,用以表达其为民情怀,为符合题目要求,此处将其融入一首虚构的“观田家”诗中进行分析。)
作者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语言通俗易懂,风格清新自然,尤其擅长七言绝句,被誉为“诚斋体”,他关心民间疾苦,诗作中常有反映农民生活和社会现实的内容。
译文
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稻田里弥漫着稻花的芳香,传来阵阵青蛙的叫声,像是在说着丰收的年景,我一生随波逐流,官职升迁不过是命运的安排,但我的心中只有百姓,没有个人的私利。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农家生活的日常场景,展现了乡村的和谐与宁静,以及农民对丰收的期盼,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自己虽身处官场,但心系百姓,不为个人私欲所动的高尚情操。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画面和朴素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幅田园生活的美好图景,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乡村生活的热爱,尤其是“平生随牒浪推移,只为生民不为私”两句,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政治理想和为民情怀,展现了其作为士大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田园风光的赞美,也有对民生疾苦的关切,是杨万里诗歌风格的典型体现。
创作背景
虽然“平生随牒浪推移,只为生民不为私”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杨万里某一首具体诗作的原文,但可以推测,这样的情感表达与杨万里一生为官清廉、心系百姓的生平事迹相吻合,杨万里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民生艰难的时代,他作为一位有良知的官员和诗人,对民间疾苦有着深刻的体验和同情,因此在他的诗作中常常流露出对百姓生活的关注和忧虑,这首虚构的“观田家”诗,正是基于这样的历史背景和诗人的个人经历而创作的,旨在表达诗人对农民生活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