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鼎未应周命改,登坛合许赵人平。下一句是什么?

生辉25个月前

诗词原文

咏史

唐·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称车。

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

定鼎未应周命改,登坛合许赵人平。

作者及朝代

李商隐,唐代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生活在晚唐时期,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容著称,尤其擅长爱情诗和无题诗,但咏史诗也多有佳作。

作者简介

李商隐生活在晚唐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背景下,他一生仕途坎坷,郁郁不得志,他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咏史诗也多有深刻见解,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反思,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忧虑和批判。

译文

纵览历史,凡是国与家,成功都源于勤俭,衰败则起因于奢侈,哪里一定要用琥珀来做枕头,哪里一定要用珍珠来装饰车辆呢?运气不好的时候,金子也会变成铁;时来运转的时候,铁也会变成金子,周朝虽然定鼎中原,但并未改变商朝的命运;赵国的廉颇登上将坛,也足以与白起、王翦等名将相媲美。

释义

这首诗通过回顾历史,强调了勤俭对于国家兴衰的重要性,并批判了奢侈浪费的行为,也表达了对于时运的感慨,认为时运对于个人和国家的命运有着重要影响,最后两句则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点。

赏析

这首诗以精炼的语言和深刻的见解,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深刻反思,诗人通过对比勤俭与奢侈、金与铁、时运的变迁等,揭示了国家兴衰的普遍规律,也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如周朝定鼎、赵国廉颇等,增强了诗歌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整首诗构思巧妙,语言优美,既有深刻的哲理思考,又有生动的历史描绘,是一首优秀的咏史诗。

创作背景

李商隐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他对于国家的兴衰和个人的命运有着深刻的思考和忧虑,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通过回顾历史,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反思,也寄托了他对于国家未来的期望和对于个人命运的感慨。

在这首诗中,“定鼎未应周命改,登坛合许赵人平”两句,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进一步强调了时运对于国家兴衰和个人命运的影响,周朝虽然定鼎中原,但并未改变商朝的命运;而赵国的廉颇则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勇气,登上了将坛,成为一代名将,这两句诗既是对历史的回顾和总结,也是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反思。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