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送友人入蜀
唐·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征车蜀道闻猿苦,祖帐西郊落叶频。
万水千山蜀地去,何时重见故人情。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歌风格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李白一生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听说通往蜀地的道路,崎岖艰险不易通行。
山崖从人的脸旁突兀而起,云气依傍着马头上升翻腾。
蜀道上你的马车走得多么艰难,我在西郊为你饯行时,落叶正纷纷飘下。
你即将远行至万水千山之外的蜀地,不知何时我们才能再次相见,共叙友情。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写蜀道的艰险和离别时的凄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入蜀的关切与不舍之情,首联概述蜀道之难,颔联具体描绘蜀道山川的奇险,颈联以“征车”、“闻猿苦”、“落叶频”等意象渲染离别的愁苦氛围,尾联则表达了对重逢的期盼与未知的惆怅。
赏析
1、意境深远:诗中“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两句,以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蜀道的雄奇险峻,富有想象力和视觉冲击力,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2、情感真挚:颈联“征车蜀道闻猿苦,祖帐西郊落叶频”通过“闻猿苦”和“落叶频”两个细节,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对友人旅途艰辛的忧虑和对离别的哀愁,情感真挚动人。
3、语言优美:全诗语言流畅自然,音韵和谐,既有古典诗词的韵律美,又不失李白诗歌特有的豪放与飘逸。
创作背景
此诗约作于唐玄宗天宝二年(743年),当时李白已离开长安,漫游四方,友人即将前往蜀地,李白在西郊设宴饯行,有感于蜀道之难和离别之情,遂写下此诗,诗中既表达了对友人旅途安全的担忧,也寄托了诗人自己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感悟和对友情的珍视,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李白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深情厚谊和豁达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