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汴河怀古二首·其二
唐·皮日休
锦帆蔽日隋堤远,
枉逐东流箭浪翻。
惆怅龙舟更不去,
千帆万舸亦无根。
作者及朝代
作者:皮日休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年或839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其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曾任太常博士,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
译文
隋炀帝出游时,华丽的龙舟遮蔽了日光,沿着隋堤远行;他却白白地追逐着向东流去的浪花,最终只能看着龙舟箭一般地翻覆在波涛之中,如今龙舟早已不再出游,即便是千帆万舸,也如同无根之木,随波逐流,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隋炀帝乘龙舟沿运河出游的奢华场景,以及最终龙舟翻覆的悲惨结局,表达了对隋朝灭亡的深刻反思和对统治者奢侈无度、不顾民生的批判。
赏析
艺术特色:诗中“锦帆蔽日”与“枉逐东流箭浪翻”形成鲜明对比,前者描绘了隋炀帝出游时的奢华与盛况,后者则揭示了其最终覆灭的悲剧性结局,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惆怅龙舟更不去,千帆万舸亦无根”的描写,表达了对隋朝灭亡后,龙舟不再出游,昔日繁华不再的深深惋惜与感慨。
历史反思:这首诗不仅是对隋朝灭亡的反思,也是对历史上所有因奢侈无度而导致国家灭亡的统治者的警示。
创作背景
皮日休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民生凋敝的时代,他亲眼目睹了唐朝的衰落,对历史上的隋朝灭亡有着深刻的认识和反思,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旨在通过回顾隋朝的历史,警示当朝统治者要勤政爱民,避免重蹈覆辙,也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繁华的深深怀念和对现实社会的无奈与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