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丈丰碑势倚空,风云犹忆下辽东。的意思及出处

风云45个月前

诗词原文

咏史

明·李梦阳

十丈丰碑势倚空,风云犹忆下辽东。

当年拓地连西域,此日悬旌入汉中。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平生壮志今何在,独倚危栏看落鸿。

作者简介

李梦阳(1473年-1530年),字献吉,号空同子,祖籍甘肃庆阳,后徙居河南扶沟,明代文学家、诗人,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他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文学复古,对明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李梦阳的诗文雄奇豪放,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但其复古主张也遭到了一些批评。

译文

十丈高的丰碑矗立在空中,仿佛还记得当年风云变幻中下辽东的壮举,想当年开拓疆土一直连接到西域,而今日却只能悬挂旌旗进入汉中,自己曾像塞上的长城一样自许为国家的屏障,但如今镜中的鬓发已经斑白,平生的壮志如今在哪里?只能独自倚靠在危险的栏杆上,看着落日的余晖和远去的鸿雁。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丰碑、风云、西域、汉中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自身境遇的反思,首联以“十丈丰碑势倚空”起兴,象征着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和他们的伟大功绩;颔联则通过“当年拓地连西域,此日悬旌入汉中”的对比,展现了历史的变迁和个人的命运起伏;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壮志未酬、年华老去的无奈和感慨;尾联则以“平生壮志今何在,独倚危栏看落鸿”作结,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

赏析

这首诗在表达上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对比手法,使得情感表达更加深沉和有力,诗人也通过自身的经历和感受,将个人的命运与历史的变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得整首诗具有更加深刻的内涵和哲理,在艺术上,这首诗的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梦阳自身的经历和时代背景有关,李梦阳生活在明代中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他作为复古派的领袖人物,虽然有着很高的文学成就和志向,但在现实中却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挫折,这首诗可能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对历史、对现实、对自身的一种深刻反思和感慨,通过描绘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和他们的伟大功绩,以及自己现实中的境遇和感受,诗人表达了对历史的敬仰和对现实的无奈,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未来的期望和憧憬。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