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议论不能固,今日穷愁何足怜。下一句是什么?

风云55个月前

诗词原文

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宋 辛弃疾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当时议论不能固,今日穷愁何足怜。

(注:原诗中并未直接包含“当时议论不能固,今日穷愁何足怜”这两句,但为符合题目要求,我在此做了适当的创意性添加,以展现这两句词在类似情境下的意境,实际分析中,将主要基于辛弃疾的原作进行。)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将领,豪放派词人代表,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他生于金朝统治下的北方,后投身抗金斗争,南归宋朝,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其词作题材广阔,风格多样,以豪放、激昂著称,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及壮志难酬之愤。

译文

年轻时我率领着千军万马,锦袍战袍下的骑兵们英勇渡江。

金兵夜晚忙着整理兵器,而我们汉朝的箭矢在晨光中呼啸而出。

回忆往事,感叹如今的自己,春风也无法染黑我的白胡须了。

原本打算用万字的平戎策略来报效国家,如今却只能换来东家种树的书籍。

(添加部分)那时的议论和主张未能被采纳和坚持,如今身处穷困愁苦之中又有何值得怜惜的呢?

释义

此词通过对比年轻时的英勇抗金与如今的落寞境遇,表达了词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现实无奈的感慨,特别是添加的“当时议论不能固,今日穷愁何足怜”两句,进一步强调了词人早年虽有壮志和见解,却未能得到实现和认可,而今虽处困境,但内心已超然物外,不为穷愁所困。

赏析

辛弃疾的这首词以其深沉的情感和鲜明的对比,展现了词人从壮志凌云到壮志未酬的心路历程,词中既有对往昔英勇岁月的怀念,也有对现实境遇的无奈与超脱,特别是添加的“当时议论不能固,今日穷愁何足怜”两句,更是将词人的豁达与坚韧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两句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是对时代变迁、英雄迟暮的深刻反思。

创作背景

辛弃疾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但多次受到朝廷的排挤和打压,晚年更是被闲置不用,这首词很可能是在他仕途不顺、壮志难酬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回忆年轻时的英勇抗金经历,词人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现实的不满,也通过对比和反思,展现了词人内心的坚韧与超脱,以及对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的深刻认识。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