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杂诗
唐·皎然
庭竹碧鲜吟不足,盘餐方丈食无馀。
空林有雪相待久,野路无人行步徐。
白发只应归未得,青山空复对踌躇。
何时得遂平生志,归去青山外隐居。
作者及朝代
作者:皎然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皎然是唐代著名的诗僧,俗姓谢,字清昼,吴兴(今浙江湖州)人,他是南朝文学家谢灵运的十世孙,早年曾出入仕途,后出家为僧,与颜真卿、韦应物、灵澈等人交往密切,诗名颇盛,皎然的诗歌多写山水田园、佛理禅意,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译文
庭院中的竹子碧绿鲜嫩,让人吟诵不够;餐桌上的食物丰盛无比,却毫无剩余,空旷的林中有积雪等待已久,野外的道路上空无一人,我缓缓行走,白发已生,只因归隐的心愿尚未实现;面对青山,只能空自徘徊犹豫,何时才能实现我平生的志向,归去青山之外隐居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淡泊,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首联通过“庭竹碧鲜”和“盘餐方丈”两个细节,展现了诗人生活的清幽与简朴,颔联进一步渲染了山居环境的寂静与孤独,以“空林有雪”和“野路无人”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颈联则表达了诗人因未能实现归隐心愿而产生的无奈与惆怅,尾联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渴望与期盼。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淡泊,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庭院中的竹子、餐桌上的食物、空旷的树林、积雪、野路等自然景物与自己的生活情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如“吟不足”与“食无馀”、“空林有雪”与“野路无人”等,进一步突出了山居生活的清幽与孤独,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皎然作为一位诗僧,对佛教有着深厚的信仰和修养,他一生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超脱,向往归隐山林的生活,这首诗正是他在山居生活中,面对自然景物和内心情感所写下的一首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以及他在追求内心平静与超脱过程中所经历的无奈与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