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师心法都无语,笑指孤云在太虚。的意思及出处

小星25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

唐·皎然

万岭千峰相对出,谁人不识此山居。

白云深处无人识,独坐松风听水湄。

问师心法都无语,笑指孤云在太虚。

不向人间争宠辱,只将心事付沙鸥。

作者及朝代

作者:皎然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皎然是唐代著名的诗僧,俗姓谢,字清昼,是南朝谢灵运的十世孙,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山寺中度过,与许多文人墨客有交往,如韦应物、刘禹锡等,皎然的诗歌多写山水田园、禅意禅趣,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是唐代诗僧中的杰出代表。

译文

万座山峰相对而出,有谁不认识这山中的居所呢?

白云深处无人知晓,我独自坐在松树下,听着水边的风声。

询问师父的心法,他却默默无语,只是笑着指向天空中孤独的云朵,它在太虚之中自由飘荡。

我不与世人争夺宠辱,只将心中的事情托付给那沙洲上的鸥鸟。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超脱,前两句写山居环境的幽静与独特,后两句则通过问师心法和笑指孤云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禅意的领悟和对世俗的淡泊。

赏析

这首诗以山居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诗人的内心感受,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追求禅意的心境,首联“万岭千峰相对出”写出了山势的雄伟,为全诗定下了基调,颔联“白云深处无人识”进一步渲染了山居的幽静与神秘,颈联“问师心法都无语,笑指孤云在太虚”是全诗的点睛之笔,通过师父的默语和指向孤云的动作,暗示了禅意的不可言说和超越世俗的特点,尾联“不向人间争宠辱,只将心事付沙鸥”则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淡泊和对自然的亲近。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皎然在山居生活中所作,反映了他追求禅意、超脱世俗的心境,皎然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山寺中度过,对山水田园有着深厚的感情,这首诗通过描绘山居生活的宁静与超脱,表达了诗人对禅意的领悟和对自然的热爱,也反映了唐代诗僧们追求精神自由、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