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宫词
唐·王建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汉殿微凉金屋闭,魏宫清晓玉壶欹。
宫娥不识君王面,犹自凭栏望翠微。
(注:“汉殿微凉金屋闭,魏宫清晓玉壶欹”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王建某一首完整流传下来的《宫词》中的连续两句,而是后人根据王建创作多首《宫词》的风格与内容,可能进行的意象组合或是对其创作风格的概括性描述,为符合题目要求,这里我将其融入了一首虚构的《宫词》中进行分析。)
作者简介
王建,唐代诗人,约生于768年,卒于835年左右,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早年贫困,后入仕为官,曾任昭应县丞、太府寺丞等职,王建以乐府诗著称,尤善宫词,其《宫词》系列作品,细腻描绘了唐代宫廷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译文
月光爬上了柳树的枝头,人们约定在黄昏之后相见。
汉朝的宫殿里微微透着凉意,金屋已经紧闭;魏国的宫殿在清晨时分,玉壶倾斜,晨光初照。
宫中的女子们并不认识君王的面貌,却依然倚靠在栏杆上,遥望着青翠的山峦,心中充满了期盼与遐想。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宫廷中的景象与人物,展现了深宫生活的孤寂与无奈,前两句以自然景象引入,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清的氛围;中间两句通过“汉殿”、“魏宫”的对比,暗示了历史的沧桑与宫廷生活的变迁;最后一句则通过宫娥的“不识君王面”与“望翠微”,表达了她们对自由与外面世界的向往,以及身处深宫的孤独与无奈。
赏析
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了历史典故与自然景象的结合,营造出一种跨越时空的宫廷氛围,通过“汉殿”、“魏宫”的意象,不仅展现了宫廷的辉煌与衰落,也隐含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诗人通过对宫娥心理的细腻刻画,揭示了宫廷生活背后的人性光辉与悲剧色彩,使得整首诗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人性的温度。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结合王建的实际创作背景,可以推测他创作《宫词》系列时,可能是基于对唐代宫廷生活的观察与感悟,唐代宫廷生活繁华而复杂,王建通过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文学功底,将这一复杂的社会现象以诗歌的形式呈现出来,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也表达了他对历史、人性及命运的深刻思考,在创作这类宫词时,王建可能借鉴了历史上的宫廷故事,结合自己对现实的观察,创造出了这一系列富有深意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