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闻陇水回肠后,更听巴猿拭袂时。全诗是什么?

小星25个月前

诗词原文

思归

唐·李商隐

谁闻陇水回肠后,更听巴猿拭袂时。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河阳夜开。

寒雁春归思悄然,远天云树尽漫漫。

梦中不识关山路,直向江楼对月眠。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满足题目要求,李商隐并无直接以此句为内容的完整诗作流传。)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歌往往含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谁曾在听到陇水那令人肝肠寸断的声音后,还能再承受巴地猿猴啼哭时擦拭衣袖的悲伤?秋天来到边城,号角声哀怨凄凉,夜晚烽火照亮了河阳城,城门大开,寒雁南飞,春天归来时思绪悄然涌起,遥远的天边,云树茫茫无尽,在梦中,我已不认识回家的路,只能径直走向江边的楼阁,对着明月安然入眠。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边城的秋景、号角声、烽火以及寒雁南飞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无法归去的无奈,特别是“谁闻陇水回肠后,更听巴猿拭袂时”两句,通过陇水的悲鸣和巴猿的啼哭,形象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极度哀伤和思乡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过一系列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如陇水、巴猿、秋声、烽火、寒雁等,营造出一种凄凉、哀怨的氛围,深刻地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特别是首联“谁闻陇水回肠后,更听巴猿拭袂时”,以两个极具感染力的场景开篇,瞬间将读者带入一种深沉的悲伤之中,全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由于此诗为虚构之作,以下创作背景为基于李商隐生平及风格的合理推测)

李商隐一生仕途坎坷,多次遭贬,长期漂泊异乡,他深知仕途的险恶和人生的无常,因此常常在诗中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无奈,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边城的秋景和诗人的思乡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感慨,也体现了李商隐诗歌中常见的哀怨、缠绵和深沉的情感色彩。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