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井主人今重士,肯教悬榻有尘生。的解释

春秋3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客至

唐·王勃

客路通南楚,征帆指洛京。

洪井主人今重士,肯教悬榻有尘生。

作者简介

王勃,字子安,唐代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自幼聪颖,六岁便能写文章,且文笔流畅,才华横溢,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王勃的生命短暂,年仅二十六岁便因溺水而逝,但他的文学成就却永载史册。

译文

客人行走在通往南楚的路上,扬起的风帆直指洛京的方向,洪井的主人如今重视贤士,怎会允许悬挂的床榻沾染尘埃呢?

释义

“客路通南楚,征帆指洛京”描述了客人远行的路线,从南楚出发,目的地是洛京,展现了旅途的遥远与艰辛。“洪井主人今重士,肯教悬榻有尘生”则借用了东汉陈蕃的典故,陈蕃曾专设一榻以待徐孺子来访,表明洪井主人对贤士的敬重与礼遇,不会让贤士来访时床榻上有尘埃,以此表达主人对客人的热情与期待。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贤士的敬重,前两句通过描绘客人的行程,营造出一种远行的氛围,为后两句的抒情做了铺垫,后两句则巧妙地借用典故,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欢迎与尊重,又展现了诗人对贤士文化的推崇与向往,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王勃游历四方、结交朋友的时期,王勃一生热爱文学,善于交友,他的许多作品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这首诗通过描绘客人远行、主人热情接待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贤士文化的推崇,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对贤士的尊重与礼遇,以及文人墨客之间的深厚情谊。

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贤士的敬重,还展现了唐代社会的文化风貌和文人墨客之间的交往之道,通过赏析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王勃的文学成就和唐代社会的文化背景。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