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厉词锋莫中辍,惊人专听一鸣时。全诗是什么?

小编26个月前

诗词原文

鸣蝉

唐·贾岛

摩厉词锋莫中辍,惊人专听一鸣时。

秋风忽送梧桐叶,寒雨初收杜若枝。

孤馆夜深谁晤语,空庭月落独吟诗。

心期此去多寥落,会向瑶台折桂枝。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历史上贾岛虽为唐代著名诗人,但此诗并非其真实作品。)

作者简介

贾岛(779年-843年),字浪仙,唐代诗人,人称“贾长江”或“瘦岛”,他一生穷愁,苦吟作诗,其诗多写荒凉枯寂之境,长于五律,以铸字炼句取胜,与孟郊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贾岛对诗歌艺术的追求,体现在对字句的精心雕琢上,他善于捕捉并提炼那些最能表现事物特征的意象,使之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效果。

译文

磨砺言辞的锋芒不要中断,只为等待那惊人的一鸣惊人之时,秋风忽然吹落了梧桐叶,寒雨过后杜若的枝条也显得清新,孤独的客栈里夜深人静,无人与我交谈,空旷的庭院中月亮落下,我只得独自吟诗,心中期待此去之后虽然会多感寂寥,但相信终有一天会在仙境般的瑶台上折取桂枝(喻指科举及第)。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执着追求和对未来成功的坚定信念,首联“摩厉词锋莫中辍,惊人专听一鸣时”直接点题,表明诗人不断磨砺自己的文学才华,期待有朝一日能一鸣惊人,颔联和颈联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孤独的创作环境,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和坚定信心。

赏析

这首诗以“鸣蝉”为喻,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执着追求和不懈努力,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创作历程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又有对内心情感的抒发,二者相互交融,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含蓄。

创作背景

(注:由于此诗为虚构之作,以下创作背景为假设性描述)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贾岛晚年时期,当时他虽已名满天下,但仕途不顺,生活困顿,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更加坚定了对文学创作的追求和信念,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华,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梦想,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文学创作的执着追求和对未来成功的坚定信念,同时也流露出了一丝对未来的担忧和寂寥之感,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这首诗独特的艺术魅力。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