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送魏万之京
唐·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津亭送别空搔首,籍在金门未得归。
作者简介
李颀,唐代诗人,约生于705年,卒于761年,字、号均不详,东川(今四川雅安一带)人,一说为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开元二十三年(735)进士及第,曾任新乡尉等职,后弃官归隐,李颀擅长七言歌行和五言律诗,诗风雄浑奔放,语言清新自然,尤长于边塞诗,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人有交往,诗名颇盛。
译文
清晨听到游子高唱离别的歌,昨夜微霜刚刚渡过黄河。
鸿雁在愁绪里难以忍受,云山在旅途中更加寂寞。
关城曙色催促寒气逼近,京城御苑砧声向晚更多。
我在津亭送别友人空自搔首,可惜你的户籍不在京城不能同归。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写秋日清晨的离别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魏万的深切关怀和不舍之情,诗中“朝闻游子唱离歌”点明离别的时间,“昨夜微霜初渡河”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暗示季节的变换和离别的紧迫,接下来的“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愁绪和旅途的艰辛,最后两句“津亭送别空搔首,籍在金门未得归”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因自己无法与友人同归而感到的无奈和惆怅。
赏析
这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有序,情感表达深沉细腻,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和人物心理的刻画,将离别的愁绪和旅途的艰辛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中还蕴含着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在语言上,诗人运用了清新自然、流畅生动的词汇和句式,使得整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颀为送别友人魏万而作,魏万是唐代的一位著名诗人,与李颀有深厚的友谊,当时魏万即将离开京城前往外地任职或游历,李颀在津亭为其送别并写下这首诗,诗中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关怀之情,还透露出诗人自己因种种原因无法与友人同归的无奈和惆怅,这种情感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升华,使得这首诗成为一首感人至深的送别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