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粗官如竹苇,一麾出守岂堪言。全诗是什么?

小编36个月前

诗词原文

竹苇叹

宋·刘克庄

外地粗官如竹苇,一麾出守岂堪言。

风前易折霜中脆,不似蒹葭耐岁年。

作者及朝代

作者:刘克庄(1187年—1269年)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刘克庄,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词人,他一生仕途坎坷,曾四度罢官,晚年致力于文学创作,诗、词、文皆有深厚造诣,是南宋后期文坛的领袖人物之一,他的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不羁的一面,也有深沉感慨的一面,反映了南宋末年社会的动荡和个人命运的起伏。

译文

外地的粗鄙官员就像那脆弱的竹苇,一旦被派遣到偏远地方担任太守(一麾出守),其中的艰辛和无奈简直难以言说,他们在风雨中容易折断,在寒霜中变得脆弱,远不如那河边的蒹葭(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耐寒耐旱)能够经受住岁月的考验。

释义

这首诗通过比喻,将外地粗官比作脆弱的竹苇,表达了诗人对这些官员处境的同情和感慨,他们被朝廷派遣到偏远地区任职,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生活艰辛,前途渺茫,相比之下,河边的蒹葭虽然平凡,但却能够经受住风雨和寒霜的考验,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生动的比喻,深刻揭示了外地粗官的悲惨处境和无奈心情,诗人以竹苇和蒹葭为对比,突出了外地官员的脆弱和不堪一击,同时也表达了对他们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和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现实的深刻批判,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刘克庄个人的仕途经历有关,刘克庄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到偏远地区任职,这些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了外地官员的艰辛和无奈,他在这首诗中借竹苇和蒹葭的比喻,表达了对这些官员的同情和感慨,这首诗也反映了南宋末年社会的动荡和官场的腐败,以及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待。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