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明堂颂
朝代:唐代
作者:张说
甘棠听讼曾无倦,丹笔书刑幸不冤。
圣主垂衣明至化,群贤稽首颂千年。
作者简介
张说(667年-730年),字道济,一字说之,洛阳人,唐朝政治家、文学家,张说早年以才学著称,武则天时期进士及第,累迁至中书舍人,参与编撰《三教珠英》,唐玄宗时,因助玄宗平定太平公主之乱有功,拜中书令,封燕国公,张说擅长文学,为文俊丽,词采粲然,朝廷重要文诰,多出其手,与许国公苏颋并称“燕许大手笔”,张说还著有《张燕公集》。
译文
在甘棠树下审理案件从无厌倦,用红笔书写刑罚有幸没有冤案,圣明的君主穿着衣裳彰显教化,群臣恭敬地叩拜颂扬这千年的盛世。
释义
甘棠听讼曾无倦:甘棠,指棠梨树,也借指官吏政绩;听讼,指审理案件,这句形容官员在审理案件时勤勉不倦。
丹笔书刑幸不冤:丹笔,古代书写刑律等重要文书的红笔;书刑,指书写刑罚,这句表示书写刑罚时公正无私,没有冤案。
圣主垂衣明至化:圣主,指圣明的君主;垂衣,指无为而治,形容君主治理天下轻松自如;至化,指最高的教化,这句赞美君主治理天下有方,教化深远。
群贤稽首颂千年:群贤,指群臣贤士;稽首,古代最恭敬的礼节,表示臣服或感谢;颂千年,指颂扬这千年的盛世,这句表示群臣对君主和盛世的颂扬。
赏析
这首诗是张说对圣明君主和盛世景象的颂扬之作,首句“甘棠听讼曾无倦”通过描绘官员在甘棠树下勤勉审理案件的情景,展现了官员的公正无私和勤勉精神,次句“丹笔书刑幸不冤”则进一步强调了刑罚的公正性,表达了作者对公正司法的向往和赞美,后两句“圣主垂衣明至化,群贤稽首颂千年”则是对圣明君主和盛世景象的直接颂扬,展现了作者对君主治理天下有方、教化深远的敬仰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对盛世景象的赞美和对圣明君主的敬仰。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张说对当时政治局势的认同和赞美有关,在唐玄宗时期,唐朝经历了开元盛世,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张说作为当时的重臣,对君主的圣明和盛世的景象深感自豪,因此创作了这首诗来颂扬这一时期的辉煌成就,这首诗也反映了张说对公正司法和官员勤勉精神的重视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