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负米行
唐·李绅
一囊负米犹为客,百步穿扬待决科。
辛苦只愁啼鸟唤,慵眠但听竹鸡啼。
还家未及邻灯上,去国初逢海月低。
回首前山如隔世,几生修得到天涯。
作者简介
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生于润州无锡(今江苏省无锡市),唐朝中期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李绅自幼聪颖,二十七岁时中进士,补国子助教,后历任中书侍郎、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等职,封赵国公,会昌六年(846年),李绅在扬州病逝,年七十四,追赠太尉,谥号“文肃”,李绅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为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著有《乐府新题》二十首,已佚,所作《悯农》二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
译文
背负着一袋米还像是客居他乡的人,练习百步穿杨的技能以待科举考试,辛苦劳作时只担心啼鸟的叫声打扰,慵懒睡眠时只听竹鸡的啼鸣,回到家中时邻居的灯火还未点亮,离开家乡时初遇海上的月亮低垂,回首望向家乡的前山仿佛隔了一个世界,要经过多少世的修行才能到达这天涯海角。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负米劳作、练习武艺以及归家与离乡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诗中“一囊负米犹为客”描绘了诗人虽已成年但仍需为生计奔波的艰辛;“百步穿扬待决科”则展示了诗人希望通过科举考试改变命运的决心,后两句则通过归家与离乡的对比,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和对未来的迷茫。
赏析
这首诗以平实的语言描绘了诗人生活的艰辛和对未来的期待,首句“一囊负米犹为客”直接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和处境,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次句“百步穿扬待决科”则展示了诗人的志向和决心,与首句形成鲜明对比,后两句则通过归家与离乡的情景描写,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和情感色彩,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绅早年科举考试前后,当时他虽已成年但仍需为生计奔波,同时也在为科举考试做准备,这种生活状态使得他对家乡产生了深深的思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在这种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境,通过描绘负米劳作、练习武艺以及归家与离乡的情景,他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和对未来的期待与迷茫,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知识分子的生活状态和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