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前旧勒移文处,到日重须拂藓看。的释义

春秋4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游武夷六曲棹歌

宋·刘子翚

六曲苍屏绕碧潭,

萦回溪涧似江南。

岩前旧勒移文处,

到日重须拂藓看。

作者及朝代

作者:刘子翚(huī)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刘子翚,字彦冲,号屏山,建州崇安(今属福建)人,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他自幼聪颖好学,曾师从朱熹之父朱松,后隐居讲学,成为当时理学的重要人物之一,刘子翚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山水景色,同时融入哲理思考,作品在南宋文坛上颇有影响。

译文

六曲的青山如屏障般环绕着碧绿的深潭,

溪水萦回曲折,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

在那岩石之前,曾有人刻下移文(禁令),

今日到来,还需拂去苔藓,细细观看。

释义

六曲:指武夷山的第六曲溪,武夷山以九曲溪闻名,每曲各有特色。

苍屏:形容青山如屏障。

移文:古代官府或文人之间的一种公文,此处可能指前人留下的碑文或禁令。

拂藓看:拂去苔藓,仔细观看,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尊重与探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武夷山六曲的美丽景色,青山碧水,溪涧萦回,宛如江南水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后两句则通过“岩前旧勒移文处”的描写,引入了历史元素,表达了诗人对前人遗迹的尊重与探寻之心,拂去苔藓,细细观看,不仅是对历史遗迹的珍视,也体现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沉思与感慨,整首诗意境深远,既有自然之美,又含人文之韵,是一首兼具山水情怀与历史情怀的佳作。

创作背景

刘子翚在游历武夷山时,被其壮丽的山水景色所吸引,遂写下这组《游武夷六曲棹歌》,武夷山作为道教圣地,自然风光秀丽,文化底蕴深厚,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游览题咏,刘子翚在游览过程中,不仅被眼前的美景所打动,更被那些隐藏在山水之间的历史遗迹所触动,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历史文化的敬畏。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