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朝暮倚门望,岁晏风霜行路难。的意思及出处

小编2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岁暮归南山

唐·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天涯朝暮倚门望,岁晏风霜行路难。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年-740年),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孟浩然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逸兴以及羁旅行役之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译文

不再在朝廷宫门处上书言事,归隐山林回到了破旧的草庐,我本是无才之人,所以被明主遗弃,又因为多病,朋友也渐渐疏远,时光流逝头上的白发催人衰老,匆迫的岁月令人感慨,每天早晚我都站在天涯处眺望远方,风霜交加的年末时节,想要回家却路途艰难。

释义

这首诗是孟浩然归隐山林之作,诗中发泄了一种怨悱之情,首联叙述停止追求仕进,归隐南山;颔联抒发仕途失意、世态炎凉的感慨;颈联写暮岁催人老的忧思;尾联则写归隐的惆怅和对未来的忧虑,全诗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无奈。

赏析

这首诗是孟浩然在仕途失意、生活窘迫的情况下写成的,诗中充满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忧虑,首联直接点明归隐的原因,即不再上书言事,归隐山林,颔联则通过“不才”和“多病”两个词,表达了诗人对仕途失意的感慨和对世态炎凉的无奈,颈联以“白发”和“青阳”为象征,表达了时光流逝、岁月催人老的忧思,尾联则通过“天涯朝暮倚门望”和“岁晏风霜行路难”两个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归隐后的惆怅和对未来的忧虑。

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感情真挚动人,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无奈,诗中也透露出一种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高洁情怀,体现了孟浩然作为山水田园诗人的独特风格。

创作背景

孟浩然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这首诗大约作于孟浩然漫游越中,屡试不第之时,诗人曾在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到长安应试,落第后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孟浩然再次到洛阳应试,又一次落第,这次落第后,孟浩然心情极为苦闷,他曾在《落第归荆楚》中写道:“尚欲求官去,其如学未成,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孟浩然在仕途失意后,产生了归隐的念头,这首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成的。

就是对孟浩然《岁暮归南山》一诗的全面解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