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入侍知非晚,石柱题名又几春。的解释

小编26个月前

诗词原文

题金华观

唐·杜光庭

碧烟浮绕禁城隈,

金华入侍知非晚。

仙殿玉阶连秀色,

石柱题名又几春。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光庭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光庭(850年-933年),字圣宾(一作宾圣),号东瀛子,京兆府万年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道士,道教理论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早年举进士不第,遂入天台山学道,唐僖宗时,为供奉翰林,赐号“广成先生”,后入蜀,依附前蜀王建,任光禄大夫、尚书户部侍郎,赐号“传真天师”,晚年辞官隐居青城山,著书立说,杜光庭对道教教义、斋醮科仪等有很深造诣,是道教上清派的传人,对后世道教影响甚大,他在文学、书法上也很有成就,著有《道德真经广圣义》《道门科范大全集》《广成集》等。

译文

碧绿的烟雾缭绕在皇宫的角落,

我(金华道士)入宫侍奉君王并不算晚。

仙宫的玉阶连接着秀美的景色,

在石柱上题名又过去了几个春天。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金华道士杜光庭(或代指某位道士)被召入宫中侍奉君王的情景,首句“碧烟浮绕禁城隈”以烟雾缭绕的仙境般景象,烘托出皇宫的神秘与庄严;次句“金华入侍知非晚”表达了道士被召入宫并不觉得晚的喜悦心情;第三句“仙殿玉阶连秀色”进一步描绘了皇宫的华美与秀丽;末句“石柱题名又几春”则暗示了道士在宫中侍奉已历数载,岁月流转。

赏析

这首诗以道士入宫侍奉君王为背景,通过描绘皇宫的华美景象和道士的心境变化,展现了道教文化与宫廷文化的交融,诗中“碧烟”、“仙殿”、“玉阶”等意象,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仙境般的氛围,与道士的身份和心境相契合,通过“入侍知非晚”和“题名又几春”的表述,表达了道士对宫廷生活的适应和留恋,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杜光庭作为晚唐至五代时期的著名道士和文学家,其一生与道教文化紧密相连,这首诗可能创作于他入宫侍奉君王期间,或在他对宫廷生活有所感悟之时,通过描绘道士入宫后的所见所感,杜光庭不仅表达了对道教文化的热爱和传承,也展现了宫廷生活的另一面——即与道教文化的交融与互动,这首诗不仅是对他个人经历的记录,也是对当时道教文化与宫廷文化交融现象的一种反映。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