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药阶前试吟嚼,胸中鄙吝一时平。的意思及出处

小编1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咏牡丹

宋·刘克庄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国色天香人咏尽,一枝浓艳占春光。

红药阶前试吟嚼,胸中鄙吝一时平。

(注:此诗为根据关键词及要求创作的示例,历史上刘克庄虽有多首咏花之作,但本诗为虚构以符合题目要求。)

作者及朝代

作者:刘克庄(1187年—1269年)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刘克庄,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词人,与陆游、杨万里、范成大等人齐名,被誉为“南宋四大家”之一,他的诗作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不羁之作,也有清新自然之篇,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译文

自从唐朝以来,世人就非常喜爱牡丹。

那国色天香之美,已被无数诗人吟咏殆尽,

而此刻,我独自站在阶前,试着吟咏那红艳的牡丹,

仿佛胸中的狭隘与吝啬,在这一刻都被这花朵的艳丽所平息。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诗人对牡丹的欣赏与吟咏,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以及通过欣赏自然之美来净化心灵、超脱世俗烦恼的情感,诗中“红药阶前试吟嚼”一句,以牡丹(红药为牡丹的别称之一)为媒介,象征着高雅与纯洁,而“胸中鄙吝一时平”则揭示了诗人通过审美体验达到心灵净化的境界。

赏析

本诗以牡丹为题材,却并未落入俗套,而是巧妙地借牡丹之美来抒发个人情感,首句“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既是对牡丹历史地位的肯定,也为下文铺垫,次句“国色天香人咏尽”则进一步强调了牡丹之美已被世人广泛认知与赞美,诗人并未止步于此,而是笔锋一转,以“红药阶前试吟嚼”一句,将自己置于一个独特的审美位置,通过亲自吟咏牡丹,体验到了超越物质层面的精神愉悦,最终达到了“胸中鄙吝一时平”的境界,这种通过自然之美来净化心灵的手法,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也展示了其超脱世俗的豁达情怀。

创作背景

虽然本诗为虚构之作,但结合刘克庄的生平与创作风格,可以推测,此类通过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与人生哲理的诗歌,往往源于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深刻观察与内心世界的细腻感受,刘克庄生活在南宋末年,社会动荡不安,个人仕途也多有波折,他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一首以牡丹为媒介,抒发个人情感与人生感悟的诗歌,既符合刘克庄的创作风格,也体现了其文学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