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出塞曲
唐·李宣远
塞外胡天映晚霞,征人清啸动寒沙。
清啸肯饶刘越石,长缨终係左贤王。
战骨碎成金涧草,征袍血染铁关花。
归来且莫弹长铗,自有封侯万里家。
作者简介
李宣远,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其诗作多描写边塞风光与将士豪情,风格雄浑壮阔,情感真挚激昂,是唐代边塞诗派中的一位重要诗人,尽管其个人生平资料较少,但从其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他对国家边疆的深切关怀和对将士英勇精神的赞美。
译文
在塞外的天空下,晚霞映照着广袤的天地,出征的将士们发出清脆的啸声,震动了寒冷的沙地,他们的啸声之高昂,丝毫不逊色于古代的刘琨(字越石,东晋名将,以清啸闻名);而他们手中的长缨,终将把左贤王(古代匈奴贵族的称号,此处泛指敌方首领)紧紧束缚,战士们的遗骨碎成了金色山涧边的草,征袍上的鲜血染红了铁关的花,当他们归来时,请不要再弹奏那表达不得志的长铗之歌,因为他们已经凭借自己的英勇,在万里边疆建立了封侯的功业。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边塞的壮丽景色和将士们的英勇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边疆将士的崇高敬意和对他们保家卫国精神的赞美,诗中“清啸肯饶刘越石,长缨终係左贤王”两句,既展现了将士们的豪迈气概,也暗示了他们必胜的信心和决心。
赏析
这首诗以边塞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人物刻画,展现了边疆将士的英勇无畏和豪情壮志,首联“塞外胡天映晚霞,征人清啸动寒沙”以景起兴,既描绘了边塞的壮丽景色,又烘托了将士们的豪迈气概,颔联“清啸肯饶刘越石,长缨终係左贤王”则直接点明了将士们的英勇和必胜的信心,颈联“战骨碎成金涧草,征袍血染铁关花”以悲壮的笔触,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将士们的牺牲精神,尾联“归来且莫弹长铗,自有封侯万里家”则以豪迈的口吻,鼓励将士们不要因一时的挫折而气馁,因为他们已经用自己的英勇和牺牲,在边疆建立了不朽的功业。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唐代边疆的战事有关,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边疆战事频发的时期,边疆将士们为了保卫国家的安全和领土的完整,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诗人李宣远可能正是基于这样的历史背景,创作了这首充满豪情壮志和悲壮色彩的边塞诗,以表达对边疆将士的崇高敬意和对他们英勇精神的赞美,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诗人对国家边疆安全的深切关怀和对将士们英勇精神的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