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西北劲兵处,地直云中控定襄。的意思及出处

小编9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定襄行

朝代:唐代

作者:李昂

太原西北劲兵处,地直云中控定襄。

铁骑如风扫胡虏,旌旗蔽日映天光。

作者简介

李昂,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活跃于中晚唐时期,虽不如李白、杜甫等大家名声响亮,但其诗作亦有其独特之处,多描绘边塞风光与军旅生活,展现出一种豪迈与壮志。

译文

太原的西北方是精锐士兵驻扎之地,地理位置直通云霄,控制着定襄这片要地。

铁骑如同狂风一般席卷敌人,旌旗遮天蔽日,映照着天空的光芒。

释义

太原西北劲兵处:指太原西北方向有精锐的军队驻扎。

地直云中控定襄:形容此地地势高峻,仿佛直通云霄,且地理位置重要,能够控制定襄地区。

铁骑如风扫胡虏:形容军队战斗力强,如同狂风扫落叶般击败敌人。

旌旗蔽日映天光:军队旗帜众多,遮天蔽日,映照着天空的光芒,显示出军队的壮大与威武。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有力的语言描绘了太原西北方向的军事重镇,以及驻扎在此的精锐军队,首句点明地理位置与军队驻扎,次句通过“地直云中”的夸张手法,强调了此地地势的险要与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后两句则通过“铁骑如风”与“旌旗蔽日”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军队的战斗力与威武气势,整首诗意境开阔,气势磅礴,充满了豪迈与壮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唐代中晚期,当时边疆战事频繁,诗人通过描绘太原西北方向的军事重镇与精锐军队,表达了对国家边疆安全的关注与对军队英勇无畏精神的赞美,也可能寄托了诗人对国家统一与边疆安定的期望,在唐代,边塞诗是一种重要的诗歌题材,许多诗人通过描绘边塞风光与军旅生活,表达了对国家与民族的热爱与责任感,这首诗正是这一题材下的佳作之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