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刳心学道
唐·吕岩
一乘了义刳心学,三藏真文盥手开。
悔过自新身是佛,将知不向此生来。
作者简介
吕岩,即吕洞宾,唐代道教主流全真道祖师,名喦("喦”或作“岩”),字洞宾,道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河东蒲州河中府(今山西芮城永乐镇)人,吕洞宾是道教中的大宗师、祖师爷级人物,民间传说他在修炼过程中,巧遇仙人钟离权授以丹道,又遇火龙真人传以剑法,其后,道教典籍将吕洞宾奉为“八仙”之一,并且民间关于他的传说故事也有很多,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吕洞宾狗咬吕洞宾”等传说故事流传甚广,吕洞宾的形象广泛深入民间,妇孺皆知,后世道教奉吕洞宾为“纯阳祖师”,又称“吕祖”。
译文
我虔诚地学习那至高无上的佛法真理,如同剖心析肝般专注;在盥洗双手之后,恭敬地打开那珍藏的三藏经文,我深深悔悟过去的错误,决心重新做人,因为我知道,一旦真心向佛,此身便是佛的化身,不再属于这尘世凡胎。
释义
“一乘了义刳心学”中的“一乘了义”指的是佛教中的最高真理,即大乘佛教的终极教义;“刳心学”则表达了作者全心全意、毫无保留地学习这一真理的决心。“三藏真文盥手开”中的“三藏”指佛教经典的总集,分为经、律、论三藏;“盥手开”则体现了作者对佛经的尊敬与虔诚。“悔过自新身是佛”表达了作者通过悔悟和修行,达到身心合一、超凡入圣的境界;“将知不向此生来”则暗示了修行成佛并非此生所能完成,而是需要超越此生,达到更高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是吕洞宾表达自己对佛教信仰和修行态度的佳作,诗中通过“刳心学”和“盥手开”两个细节,生动地描绘了作者学习佛法的虔诚与专注,通过“悔过自新身是佛”的表述,展现了作者通过修行达到身心合一、超凡入圣的高尚境界,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既体现了作者对佛教的深厚感情,也展示了其高超的文学造诣。
创作背景
吕洞宾作为唐代道教的重要人物,其一生致力于道教的修行与传播,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修行过程中,对佛教经典进行深入研究后所写,通过这首诗,吕洞宾表达了自己对佛教真理的虔诚追求和对修行道路的坚定信念,也反映了唐代道教与佛教相互融合、相互借鉴的文化背景。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吕洞宾是道教人物,但他在修行过程中也广泛涉猎佛教经典,体现了唐代宗教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这首诗正是他这种跨宗教学习和修行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