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山河临剧郡,九天鸳鹭别通班。的解释

小星35个月前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千里山河临剧郡,九天鸳鹭别通班”,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送郑二员外》,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详细解析。

诗词原文

送郑二员外

唐·韦应物

三载为郎别帝京,山陵风雨阻归程。

千里山河临剧郡,九天鸳鹭别通班

遥思桂叶同攀处,失却今朝共赏人。

谁肯湓浦头回首,一生看却小峥嵘。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太子宾客、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等职,韦应物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和抒发隐逸之思见长,风格清新淡远,后人将他与王维并称为“王孟韦柳”。

译文

担任了三年的郎官后离别了帝京,因山陵间的风雨阻碍了归家的路程。

面对着辽阔的千里山河,将要治理那繁剧的郡县;告别了朝廷中的高官显贵,将要去到地方任职。

遥想当年我们一同攀折桂枝的情景,如今却失去了与你一同赏景的人。

又有谁肯在湓浦头回首往事,一生只看重那些微不足道的小成就呢?

释义

这首诗是韦应物为送别友人郑二员外而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以及对友人未来仕途的祝愿和对自己仕途的感慨,首联写离别的时间和原因;颔联以“千里山河”和“九天鸳鹭”对比,突出了友人即将赴任的地方与朝廷的差距,也隐含了对友人未来仕途的期许;颈联回忆了与友人共度的美好时光,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思考,认为不应只看重眼前的小成就。

赏析

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深沉而含蓄,通过对比和回忆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中“千里山河临剧郡,九天鸳鹭别通班”两句,以壮丽的自然景象和繁华的朝廷生活为背景,突出了友人即将面临的挑战和变化,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未来仕途的美好祝愿,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情感真挚、意蕴丰富的送别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韦应物个人的仕途经历有关,韦应物在仕途上曾有过多次升迁和调动,对官场生活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悟,当他送别友人郑二员外时,不禁触景生情,回忆起自己曾经的仕途经历,以及对未来的思考和期许,他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对友人的不舍和祝愿,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送郑二员外》是韦应物的一首情感真挚、意蕴丰富的送别诗,通过对比和回忆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