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陌上垫巾傲睨行
唐·杜牧
陌上垫巾谁傲睨,江边解佩自婵娟。
风前月下花前醉,梦里云间水上眠。
不向人间争宠辱,只将心事付沙鸥。
几时归去青山外,月满松风径自幽。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根据关键词进行创作与解析,历史上杜牧并未留下此诗。)
作者简介
杜牧,唐代著名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作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受人称赞,世称“小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译文
在田野的小路上,有谁垫着巾帻傲然斜视?在江边,她解开玉佩,独自展现着美丽的容颜,在风前月下、花丛之前,她沉醉其中;在梦中,她仿佛置身于云间水上,安然入眠,她不愿与世人争夺宠辱,只愿将自己的心事托付给那自由的沙鸥,不知何时,她将归隐到那青山之外,在那月满松风的幽静小径中,独自品味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释义
此诗描绘了一位超然物外、不问世事的隐士形象,他(或她,从“解佩自婵娟”来看,更倾向于女性形象)在田野间傲然行走,江边独自美丽,不愿与人争宠夺利,只愿与自然为伴,享受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赏析
此诗以清新脱俗的笔触,描绘了一位隐士的高洁情操和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首联“陌上垫巾谁傲睨,江边解佩自婵娟”以鲜明的画面感,展现了隐士的孤傲与美丽,颔联“风前月下花前醉,梦里云间水上眠”则进一步描绘了隐士在自然中的逍遥自在,颈联“不向人间争宠辱,只将心事付沙鸥”则直接表达了隐士不慕名利、超脱世俗的高尚情操,尾联“几时归去青山外,月满松风径自幽”则以归隐青山、月满松风的幽静场景,为全诗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创作背景
(由于此诗为虚构之作,以下创作背景为虚构)
此诗可能创作于杜牧仕途不顺、心灰意冷之际,面对官场的尔虞我诈、争名夺利,杜牧深感厌倦,于是虚构了这样一位超然物外的隐士形象,以表达自己的向往和追求,通过描绘隐士在自然中的逍遥自在和高尚情操,杜牧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虽然此诗为虚构之作,但它仍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赢得了读者的喜爱和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