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思友
唐·李商隐
离愁尽日吟青案,蠲渴何人寄紫梨。
独坐孤灯听夜雨,空庭落叶满秋池。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曲折,给人以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联想。
译文
整日因离愁别绪而伏案吟诗,有谁能够为我寄来解渴的紫梨呢?独自坐在孤灯下聆听夜雨的声音,空旷的庭院中落叶铺满了秋天的池塘。
释义
“离愁尽日吟青案”描述了诗人因离别之愁而整日伏案吟诗,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蠲渴何人寄紫梨”则通过问句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在思念中渴望得到慰藉,却无人能够理解的孤独感。“独坐孤灯听夜雨”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孤独与寂寞,而“空庭落叶满秋池”则以秋日的萧瑟景象,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凄凉与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离愁别绪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深深的思念之情和孤独感,首句“离愁尽日吟青案”直接点明了主题,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次句“蠲渴何人寄紫梨”则以问句的形式,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渴望与无奈,后两句“独坐孤灯听夜雨,空庭落叶满秋池”则通过描绘孤寂的夜景和萧瑟的秋景,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孤独与凄凉,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的某个离别之后,具体时间和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正处于深深的思念和孤独之中,渴望得到慰藉却无人能够理解,这种情感在晚唐时期的社会背景下,或许与诗人个人的遭遇和时代的变迁有关,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文人墨客往往难以施展才华,只能借诗抒怀,表达内心的苦闷和无奈,这首诗正是李商隐在这种背景下,通过描绘自己的离愁别绪和孤独感,表达了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