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酒谁过杨子宅,张罗休署翟公门。上一句是什么?

春秋75个月前

诗词原文

闲居

唐·李中

门巷萧条长绿苔,故人容鬓各相衰。

昭阳殿里歌舞人,若见花前犹发叹。

载酒谁过杨子宅,张罗休署翟公门。

岁华空自感飘零,拥鼻吟诗对暮云。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中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中,字有中,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他是江西南昌人,唐代诗人,李中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多描写田园风光、闲适生活和人生感慨,他的作品在《全唐诗》中有收录。

译文

门前巷尾长满了青苔,显得萧条冷清,老朋友们的容颜和鬓发也都已经衰老,那些曾在昭阳殿里载歌载舞的人,如果看到眼前的花前月下,恐怕也会发出感叹吧,如今还有谁会带着酒来拜访杨子的宅邸呢?不要再在翟公的门前张罗设宴了,岁月空自流逝,我只感到自己漂泊无依,只能拥鼻吟诗,对着暮云抒发感慨。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门巷的萧条、故人的衰老以及自己无人问津的境遇,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载酒谁过杨子宅,张罗休署翟公门”两句,借用了杨子和翟公的典故,进一步突出了诗人门庭冷落的现状。

赏析

这首诗以闲居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感慨,首联“门巷萧条长绿苔,故人容鬓各相衰”直接点出了环境的萧条和故人的衰老,为全诗奠定了感伤的氛围,颔联通过对比昭阳殿里的歌舞人与眼前的花前月下,进一步突出了诗人内心的落寞,颈联“载酒谁过杨子宅,张罗休署翟公门”则借用了典故,巧妙地表达了诗人门庭冷落的现状,尾联“岁华空自感飘零,拥鼻吟诗对暮云”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典故运用,成功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感慨,这首诗也反映了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人生无常的现实背景。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晚唐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人民生活困苦,诗人李中身处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深感人生无常、时光易逝,因此通过描绘闲居的萧条和故人的衰老来表达自己的感慨,诗人也借用了杨子和翟公的典故来进一步突出自己门庭冷落的现状,从而更加深刻地传达了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