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闲游
唐·白居易
洛下逢闲日,闲游兴味长。
明诏许令过别墅,不忧郡阁简书催。
水竹园林秋更好,风泉松径晚来凉。
主人尽日闲相送,客子终年走四方。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和人民的疾苦,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译文
在洛阳城下遇到空闲的日子,闲游的兴趣格外浓厚,朝廷的诏书允许我前往别墅游玩,不再担心官府的文件催促,秋天的水竹园林更加美丽,傍晚时分风中的泉水、松树小径带来清凉,主人整天悠闲地陪伴我游览,而我作为客人却常年奔波在四方。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白居易在洛阳闲游时的情景,他得到了朝廷的允许,可以前往别墅游玩,不再受到官府文件的催促,心情格外舒畅,他欣赏了秋天的水竹园林和傍晚的松树小径,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他也感慨自己作为客人常年奔波在四方,与主人的悠闲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白居易在别墅闲游的情景,展现了他对悠闲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诗中“明诏许令过别墅,不忧郡阁简书催”一句,既表现了朝廷的宽容和恩典,也反映了白居易对官场繁琐事务的厌倦和逃避,而“水竹园林秋更好,风泉松径晚来凉”等句,则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秋天的美丽和宁静,以及大自然的和谐与生机,整首诗语言平易通俗,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当时他已经辞去了官职,回到洛阳过上了悠闲的生活,在这段时期里,他常常到别墅游玩、欣赏自然美景、与友人交流心得,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通过描绘自己在别墅闲游的情景和感受,白居易表达了对悠闲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官场繁琐事务的厌倦和逃避,这首诗不仅是他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映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