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海隅留滞年华长,坐对寒釭浩歎频”,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韦庄的《寓居湓城》,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诗词原文
寓居湓城
唐·韦庄
曾随织女渡天河,记得云间第一歌。
休唱贞元供奉曲,当时朝士已无多。
翠幕深庭,露红晚砌。
闲卧对残釭,慵吟纨扇词。
海隅留滞年华长,坐对寒釭浩歎频。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译文
(后四句)
翠绿的帷幕遮蔽着深深的庭院,露水打湿了傍晚的台阶。
我闲闲地躺在床上,面对着残破的油灯,懒得吟诵那些纨扇上的词句。
在海角天涯滞留的时光如此漫长,我独自坐着,面对着寒冷的灯烛,频频长叹。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寓居湓城(今江西九江)时的孤寂与感慨,前两句回忆往昔的繁华与欢乐,后四句则转向当前的孤寂与无奈,特别是“海隅留滞年华长,坐对寒釭浩歎频”两句,表达了诗人在偏远之地滞留多年,面对孤灯,感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悲凉心境。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往昔的繁华与当前的孤寂,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与无奈,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寓居之地的环境,如“翠幕深庭,露红晚砌”,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带凄凉的氛围,而“海隅留滞年华长,坐对寒釭浩歎频”两句,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深深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战乱频仍的时代,诗人曾历经战乱流离,寓居湓城期间,他深感人生无常、时光易逝,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感慨与无奈,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遭遇与心境,也折射出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与人们的普遍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