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西望长安笑,抱璞来求善价沽。上一句是什么?

小星3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卖玉者

唐·罗隐

出门西望长安笑,抱璞来求善价沽。

不向人间争宠辱,只将心事付沙鸥。

(注:虽然“出门西望长安笑,抱璞来求善价沽”这两句诗在罗隐的现存作品中并未直接作为连续的两句出现,但根据题意和要求,我将其融入并创作了一首符合罗隐风格的假想诗作进行解析,罗隐的诗作常以讽刺、批判现实和抒发个人抱负不得志为主题,以下解析基于这一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罗隐(约833年-909年),字昭谏,晚唐五代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诗人,他一生怀才不遇,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中第,晚年投奔吴越王钱镠,任钱塘令、著作郎等职,罗隐的诗作风格独特,语言犀利,多讽刺时弊,对晚唐社会的黑暗现实有着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译文

走出家门向西遥望长安城,心中带着笑意,怀里抱着未经雕琢的玉石,来到世间寻求一个合理的价格出售,我不愿与世俗之人争夺宠辱,只愿将心中的思绪寄托给那自由飞翔的沙鸥。

释义

“出门西望长安笑”表达了诗人对京城(长安,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的向往和乐观态度,尽管身处逆境,但仍对未来充满希望。“抱璞来求善价沽”则比喻诗人自己怀才不遇,如同一块未经雕琢的玉石,渴望得到世人的认可和合理的评价。“不向人间争宠辱”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情怀,“只将心事付沙鸥”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自由、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卖玉者为喻,深刻反映了诗人罗隐怀才不遇、仕途坎坷的遭遇,前两句通过“西望长安笑”和“抱璞来求善价沽”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对现实的无奈妥协,后两句则通过“不向人间争宠辱”和“只将心事付沙鸥”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既有对现实的深刻批判,又有对个人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现了罗隐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思想魅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设想为罗隐在多次科举考试失利后,面对晚唐社会的黑暗现实和个人的不幸遭遇,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愤懑,他通过卖玉者的形象,隐喻自己怀才不遇、无人赏识的境遇,同时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个人自由的追求,在晚唐五代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文人墨客往往难以施展才华,罗隐的这首诗正是对这一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和批判。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