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杂诗
唐·韦应物
岩壁耸孤峰,丛云郁万重。
当昼风雷生洞穴,欲斋猿鸟下庭除。
寒松多偃蹇,远水自潺湲。
偶与真僧语,闲将野客俱。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韦应物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生活著称,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作常流露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译文
岩壁高耸,孤峰挺立,丛云密布,层层叠叠。
白昼时分,洞穴中传来风雷之声,仿佛要斋戒的猿鸟也下到庭院中来。
寒松多弯曲偃蹇,远处的溪水潺潺流淌。
偶尔与真正的僧人交谈,时常与山野之客为伴。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和谐,首联写山岩高耸,丛云密布,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氛围,颔联“当昼风雷生洞穴,欲斋猿鸟下庭除”是诗中的名句,通过风雷之声和猿鸟下庭的场景,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动与活力,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颈联和尾联则进一步描绘了山居环境的清幽与诗人生活的闲适。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居生活的美好与宁静,诗人通过描绘岩壁、丛云、风雷、猿鸟、寒松、远水等自然景物,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当昼风雷生洞穴,欲斋猿鸟下庭除”一句尤为精彩,不仅生动地表现了自然界的奇妙景象,也寓含了诗人对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展现了韦应物作为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的独特魅力。
创作背景
韦应物在仕途不顺后,选择归隐山林,过上了闲适的山居生活,这首诗正是他在山居期间所作,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山居环境的清幽与和谐,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这首诗不仅是对山居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