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
唐·皎然
路入藤萝十里馀,松窗萧灑竹房虚。
白云深处人稀到,绿水桥边鸟自呼。
野老逢迎开竹径,僧家留客煮新蔬。
此中真意谁能解,欲辩忘言兴自孤。
作者简介
皎然,唐代著名诗僧,俗姓谢,字清昼,湖州(今浙江吴兴)人,皎然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均有显著成就,他的诗歌多写山水田园、佛寺禅境,风格清丽闲淡,为时人所重,皎然与颜真卿、韦应物、灵澈、陆羽等名士均有交往,其诗作在当时颇有影响。
译文
小路蜿蜒穿过藤萝缠绕的树林,足足有十里多长,松木窗子显得格外潇洒,竹制的房舍显得空寂无人,白云深处很少有人到来,绿水桥边鸟儿自由自在地鸣叫,山野老人热情地为我打开竹径,寺庙里的僧人挽留我品尝新煮的蔬菜,这里面的真正意味谁能理解呢?想要辩解却忘记了言语,兴致反而更加孤独。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闲适,首联写山路曲折、藤萝缠绕,松窗竹房显得萧洒而空寂;颔联进一步渲染山居环境的清幽,白云深处人迹罕至,绿水桥边鸟鸣声声;颈联写山野老人的热情好客和僧人的淳朴善良;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深刻感悟和难以言传的孤独心境。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美好图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山居环境的清幽、宁静、闲适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中既有对自然景物的生动描绘,又有对人物活动的细腻刻画,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人情味,诗人还通过尾联的抒情,表达了自己对山居生活的深刻感悟和难以言传的孤独心境,使得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基础上,又增添了一份深沉和厚重。
创作背景
皎然作为一位诗僧,长期生活在山林之中,对山居生活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悟,这首诗很可能是诗人在某个闲适的午后,漫步于山间小路时,触景生情,有感而发,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山居生活的美好图景,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对人生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种难以言传的孤独心境,这种孤独并非消极的、悲观的,而是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