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归隐
朝代:唐代
作者:司空图
松菊门前三径在,烟波江上片帆飞。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鱼儿逐队归。
作者简介
司空图(837年-908年),字表圣,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晚唐诗人、诗论家,他生于晚唐,一生经历了晚唐至五代初期的社会动荡,对时局的失望使他逐渐转向隐逸生活,司空图的诗歌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尤其在诗论方面有独到见解,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门前松菊环绕的三条小径依旧存在,烟波浩渺的江上,一叶孤帆正扬帆远飞,傍晚时分,风平浪静,钓丝悠闲地垂挂在水中,成群结队的鱼儿随着水流缓缓归来。
释义
松菊门前三径在:象征着诗人隐居之地的清幽与雅致,松菊常被视为高洁之士的象征,三径则暗指隐者之居。
烟波江上片帆飞:描绘了江上帆影点点,象征着远方或仕途的召唤,与诗人的隐居生活形成对比。
晚来风定钓丝闲:晚风轻拂,水面平静,钓丝静止不动,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上下鱼儿逐队归:鱼儿成群结队归来,增添了画面的生动与和谐,也寓意着自然的和谐与生命的循环。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隐居生活图景,前两句通过“松菊”与“片帆”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坚守与对世俗世界的超脱,后两句则通过“风定钓丝闲”与“鱼儿逐队归”的细腻描绘,进一步渲染了隐居生活的闲适与自在,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体现了其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高尚情操。
创作背景
司空图生活在晚唐至五代初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的时代,面对这样的时局,司空图深感失望与无奈,于是选择了隐居生活,以逃避现实的苦难,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反映了司空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心灵自由的渴望,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司空图在逆境中保持高洁情操、追求精神自由的坚韧与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