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骑駸駸赴郡初,曾迂旌旆访吾庐。的意思及出处

春秋35个月前

诗词原文

喜陆侍御破贼回

唐·刘长卿

千骑駸駸赴郡初,曾迂旌旆访吾庐。

暂劳王事诛戎虏,不斩楼兰不拟归。

作者及朝代

作者:刘长卿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刘长卿(约726年—约786年),字文房,唐代著名诗人,河间(今属河北)人,他早年曾任监察御史,后因事被贬谪,仕途坎坷,刘长卿的诗多写贬谪漂泊、山水田园之景,风格清丽雅致,尤善五言律诗,有“五言长城”之称,他的作品在唐代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译文

千骑人马浩浩荡荡奔赴郡城之初,你曾绕道高举旌旗来访问我的茅庐。

你暂时为了国家大事去讨伐戎虏,不斩除楼兰敌人誓不归来。

释义

千骑駸駸:形容人马众多,行进迅速的样子。

赴郡初:指刚到郡城上任之初。

曾迂旌旆:曾经绕道,高举旗帜,旌旆,泛指旗帜。

访吾庐:访问我的住处。

暂劳王事:暂时为了国家大事。

戎虏:指敌人,戎,古代对西方民族的称呼,泛指敌人;虏,俘虏,这里也指敌人。

不斩楼兰不拟归:化用汉代傅介子斩楼兰王典故,表示不完成使命誓不罢休的决心。

赏析

这首诗是刘长卿为友人陆侍御(侍御史的简称)破贼凯旋而归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英勇杀敌、忠于国家的赞美之情,首句“千骑駸駸赴郡初”描绘了陆侍御上任时人马众多的壮观场面,次句“曾迂旌旆访吾庐”则回忆了友人曾绕道来访的温馨情景,这两句既展现了陆侍御的威严与风度,又体现了两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后两句“暂劳王事诛戎虏,不斩楼兰不拟归”则直接赞美了陆侍御的英勇与忠诚,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誓死杀敌、报效国家的崇高敬意,全诗语言凝练,情感真挚,既体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又反映了唐代士人忧国忧民、忠君报国的精神风貌。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唐代边疆战事频繁、国家需要忠勇之士有关,刘长卿的友人陆侍御在边疆平定叛乱、立下战功后凯旋而归,诗人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对友人的赞美和敬仰,在唐代,边疆战事不断,国家需要像陆侍御这样的忠勇之士来保卫边疆、维护国家安宁,而刘长卿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安危的关切和对忠勇之士的敬仰之情。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