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应负男儿四方志,故园归去莫淹留。
(注:“应负男儿四方志,故园归去莫淹留”并非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句,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在此进行了创意性的融入,原诗最后一句为“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以下解析将基于这一创意性融入进行。)
作者简介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唐代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自幼聪颖好学,六岁即能写文章,被誉为“神童”,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王勃一生坎坷,英年早逝,令人惋惜。
译文
雄伟的长安城被三秦之地所拱卫,透过迷蒙的风烟似乎能望见巴蜀的五大渡口。
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纵使远在天涯也如近在邻居一样。
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而应负起男儿应有的四方之志,不要在家乡久久停留。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离别时的勉励,前两句描绘了长安城的雄伟和巴蜀的遥远,为离别设置了宏大的背景,中间两句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共同的宦游经历,以及离别时的深情厚谊,后两句则是对友人的勉励,鼓励他要有男儿应有的四方之志,不要因离别而过于悲伤,更不要在家乡久久停留,应勇往直前,追求自己的理想。
赏析
这首诗以雄浑壮阔的笔触描绘了离别的场景,情感真挚而深沉,诗人通过描绘长安和巴蜀的地理距离,巧妙地烘托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诗人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一千古名句,表达了友情超越时空的伟力,使离别之情得到了升华,最后两句的创意性融入,更是将诗人的勉励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鼓励友人要有远大的志向和坚定的信念,不要因离别而迷失方向。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勃在送别友人杜少府前往蜀州任职时所作,当时,王勃自己也正处于仕途不顺的境地,但他并没有因此消沉,而是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来面对离别,他深知离别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但友情和理想却是可以超越时空的,他在这首诗中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又勉励友人要有男儿应有的四方之志,不要因离别而迷失方向,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正是王勃诗歌的鲜明特色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