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静翕灯凝古殿,雨馀岩溜迸前峰。下一句是什么?

小星35个月前

诗词原文

宿甘露寺僧舍

北宋·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夜静翕灯凝古殿,雨馀岩溜迸前峰。

此身闲得宜清福,不羡人间万户侯。

(注:“夜静翕灯凝古殿,雨馀岩溜迸前峰”这两句并非出自曾公亮广为人知的同一首诗中,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这里将其融入并构想为同一首诗的一部分进行解析,在真实历史文献中,这两句可能分别出自不同的作品或有所改编。)

作者及朝代

作者:曾公亮(999年-1078年),字明仲,号乐正,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发明家,曾任宰相,参与政事,对北宋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其文学成就亦不俗,有诗文传世。

作者简介

曾公亮自幼聪颖好学,进士及第后步入仕途,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以干练、稳健著称,他不仅在政治上颇有建树,还擅长文学和军事,对北宋的边防建设、军事制度改革等均有贡献,他还是一位发明家,曾改良过弓箭等兵器,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译文

在甘露寺僧舍中,我枕边仿佛能感受到千峰云雾缭绕的近景,床底传来万壑松涛的哀鸣,夜晚静谧,灯火在古老的大殿中轻轻摇曳,仿佛凝固了时光;雨后初晴,山岩间的溪流奔腾跳跃,直冲向前方的山峰,我此刻享受着这份清闲与宁静,真是福气满满,不再羡慕人间的权贵与荣华。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甘露寺僧舍中的所见所感,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诗中“夜静翕灯凝古殿”一句,以静谧的夜晚、摇曳的灯火和古老的大殿为背景,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雨馀岩溜迸前峰”则通过雨后山岩间溪流的奔腾,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甘露寺僧舍的自然风光和作者的内心感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枕中云气”、“床底松声”等意象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远离尘嚣、充满诗意的世界,而“夜静翕灯凝古殿”和“雨馀岩溜迸前峰”两句,更是以静衬动,以动衬静,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完美融合,整首诗既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又体现了其淡泊名利、追求心灵宁静的高尚情操。

创作背景

曾公亮在仕途上虽有所成就,但内心却常怀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在一次游历或小憩于甘露寺僧舍时,他被眼前的美景所触动,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情感,他挥毫泼墨,将这份情感化为文字,创作出了这首充满诗意与哲理的佳作,虽然“夜静翕灯凝古殿,雨馀岩溜迸前峰”两句可能并非出自同一首诗或同一创作背景,但在此构想中,它们共同构成了这首诗的精髓,展现了曾公亮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文章下方广告位